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而生物育种则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特别是在生物育种方面更是取得长足进步。当前,垦丰种业已将分子标记、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生物信息等现代生物技术全面应用到育种中,明显提高了育种的创新水平与效率,正向着智能设计育种的“育种4.0”阶段稳步迈进。
如今,生物育种如“朝阳”般在北大荒升起,北大荒集团开启了生物经济新赛道。
在垦丰种业自有研发中心,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正在对进入种质资源库的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他用“宝贵”这个词来形容种质资源库,精心珍藏的这些种子是农作物育种的宝库。
富集的种质资源,是北大荒集团发展生物经济的“底气”。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北大荒集团持续加大生物育种力度,不断开展种源技术攻关,以垦丰种业为主体全力打造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模式,从源头提升粮食产能。
在这个投资近4亿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自有研发中心内,种质资源库、种子科学中心、生命科学中心、未来科学中心和高通量植物表型鉴别判定中心组成的“一库四中心”,是垦丰种业科研发展的强力引擎,配备了国际领先的全自动植物核酸提取系统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施200余台(套),以及目前世界领先的室内表型鉴定系统,研发基础条件已达到国际种业标准。
“我们逐步建立了种子切片分选、DNA提取、SNP基因型鉴定、SSR基因型鉴定、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表型鉴定等七大高通量分子平台,为加快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精准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垦丰种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楠说。
每年11月,当漫天的大雪为“休眠”的土地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时,垦丰种业水稻研究院院长徐希德便带着他的育种团队飞往海南,他们将在海南奋战一冬,开展水稻种子杂交、加代和扩繁。
“常规选育一个新品种从杂交组配到选系加代再到品种审定大约需要10~12年,通过南繁可缩短至7~8年。”徐希德说,这片南繁热土正成为种业振兴的前沿窗口,而北大荒在南繁育种基地的育种历史可以追溯至20多年前。正是通过南繁北育相结合,北大荒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才会快速涌现。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苗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近五年,垦丰种业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23个,推广的“垦沃”“龙垦”系列玉米新品种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实现合理轮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龙垦2021”“垦川102”等优质香稻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早熟、长粒、优质品种的空白;“龙垦3092”等“龙垦”系列大豆新品种有效加快了黑龙江省主栽区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其中,“龙垦324”更是以934.5斤的平均亩产刷新我国大豆百亩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目前,垦丰种业供种在北大荒集团覆盖率达到94%以上,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800余万亩,为确保粮食稳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过程中,北大荒集团瞄准农业“芯片”,开展马铃薯种薯“卡脖子”技术攻关,向精深加工发展,将马铃薯种子“育”出一片天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黑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种植基地。2020年,北大荒薯业集团在宣威市租赁下占地1000平方米的种薯组培中心,利用云南四季如春、可常年育种的低成本优势,工厂化繁育马铃薯原原种。
守好品种保护第一关,要从原原种入手,以高质量、低成本种薯繁育技术,培育壮苗。今年3月,北大荒薯业集团与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签订了3年的空间生物搭载试验项目合作协议。3个马铃薯品种和3个马铃薯实生籽组合将飞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等特殊环境进行诱变育种试验,返回地面后选出新的优质品种。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抢抓生物经济风口,成功实现了生物经济发展“从无到有”再到“有中做优”。薯业集团慢慢地增加优质脱毒种薯的繁育和研发,打造最强硬核“芯片”,种植的马铃薯淀粉含量从几年前的13%增加到目前的18%,小种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023年繁育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建立外部马铃薯基地,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赤峰,辽宁建平,贵州威宁和陕西定边等地落实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4.2万亩,预计生产马铃薯原种3万吨以上、马铃薯原料12万吨以上。”北大荒薯业集团北薯种业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马力说。
生物经济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北大荒集团在逐步扩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和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支持的基础上,逐步的提升优质良种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贵州省威宁县众果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虎遵广说起与北大荒薯业的合作,也是感慨颇多:“去年和北大荒薯业开始合作,刚开始只是试种了几十亩,年底测产,亩产突破5吨,淀粉含量达20%。今年,我们又推广了2000亩。”
北大荒薯业不仅为众果农机公司带去了优良的品种、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更实现了对威宁自治县薯业发展全新和全方位的引领。
“如果北大荒在我们这里的淀粉厂和全粉厂建好了,我们就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扩大规模,争取种个两万亩。”虎遵广说。
目前,薯业集团在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等适合马铃薯种植的区域建立了马铃薯“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全产业链协同机制,并持续推进龙头基地一体化经营模式落地见效。
作为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良种决定了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
北大荒集团着力打造“畜禽种业新质生产力”这一金字招牌,特别是在乳肉兼用牛、奶牛、鹿和鹅育种领域,经过北大荒畜牧人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畜禽种业现已呈现出种质资源丰富、技术国内领先的特点,逐步推动了生物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发展,并实现“换道超车”。
相较于农作物育种,畜禽育种受限于畜禽生长、繁殖周期以及产仔率等因素,畜禽育种周期更长。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充分的利用畜牧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搭建产业平台,促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北大荒乳肉兼用牛核心育种场、种猪繁育中心、优化升级胚胎工程中心,下大力气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
“育种是一项长期工程,团队以培育‘北大荒牛’为育种目标,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通过个体选种选配、生产性能测定、育种值估算和优化饲养管理等工作开展种牛系统选育。”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肉牛研究室主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农垦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洪亮细数北大荒近年来在种牛选育上取得的喜人成果:2018年首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自主培育的1头种公牛获得了体型外貌性状的育种值冠军;2021年中国肉用及乳肉兼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中,1头种公牛的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达到261.75,在参评的西门塔尔种公牛中排名第一;2022年有3头种公牛CBI值进入评估概要前10名,成为全国知名种公牛。
在加强育种工作的同时,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开展合作,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采用直线千克以上,犊牛成活率达95%以上,形成了“良种+良法”的可持续性科研环境。
“种源保护是守住鹿种业‘中国芯’的关键。”据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特种动物研究室主任赵列平介绍,目前,储备马鹿、梅花鹿冷冻5万余支,优良马鹿胚胎123枚、性控冻精278支,特级马鹿体细胞30份。现正开展北大荒集团种业创新发展项目梅花鹿产茸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攻关研究工作,为下步新品种培育做好“芯片”储备。
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放眼望去,北大荒正播撒着生物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种子”,向着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阔步前行,一个瑰丽的“种业强国梦”在推动种业振兴的叙事中徐徐铺陈,日渐清晰。期待生物经济这个“新赛道”,让北大荒经济更加强壮而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