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实时简历每份3.5元左右,二手简历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个人隐私信息,再通过贴吧或QQ群销售简历,其中存在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很多刚毕业的求职者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便屡屡遭遇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内容多为“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
求职简历包含姓名、联系方式、求学经历、社会经历等众多个人隐私,一旦泄露很可能为各种营销公司甚或诈骗分子所利用。尤其是一些一只脚刚踏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们,很可能因为涉世未深而上当受骗,导致工作还没找到,却先被诈骗分子盯上,损失财物。所以,简历被倒卖,不仅给广大求职者尤其是毕业生们求职添堵添乱,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罪。
从报道来看,简历倒卖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甚至还有人在这条产业链上做起了“学问”,研究平台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账号不被封禁,拥有高曝光量。黑色产业链形成的背后与求职者在选择招聘平台、招聘企业投递简历时的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疏于防范有关。但涉及简历倒卖的招聘平台其实都是知名的大平台,是求职者所无法避开的求职网站,所以,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求职平台资质审核把关不严,疏于个人隐私信息防护。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轻轻松松就能够在招聘网站上注册空壳公司,购买一个“提取器”,花几十块钱一天就能够批量下载成千上万份实时简历。甚至不少不法分子是通过“黑客”以及招聘平台员工中的“内鬼”,来取得大量个人资料。对此,招聘平台显然难辞其咎,背后所指向的都是平台管理漏洞。
面对记者的询问,招聘平台表示,如果遭遇简历泄露,可以在线举报,记者的举报信息也会反馈给平台。有关规定法律人士则表示,用户都能够通过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甚至要求平台承担民事赔偿相应的责任以及行政处罚。这两条建议看似都可行,但对于普通的求职者,一旦简历泄露,并开始在黑市流传,损失就已造成,即便反馈给了平台,平台介入了,也很难消除不良影响。而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平台承担民事责任以及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成本过高,很少有用户会愿意为了一份简历泄露而如此大动干戈。所以,最要紧的麻烦还是事前预防,斩断简历倒卖黑色产业链。
对平台来说,要真正体认到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上的责任。要加大对企业账户的资质审核力度,及时查清哪些企业账号存在疑点,分辨出哪些账号是在恶意收集信息,并及时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卖个人隐私信息的企业账号,应加大处罚力度;要加强对员工的法治教育以及管理,从源头上堵住简历倒卖。同时,要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处罚力度,追究平台的相关责任,倒逼平台落实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责任。而对于整个黑色产业链条来说,不管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均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对此必须继续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对涉嫌倒卖简历的所有的环节进行精准打击,涉嫌犯罪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还要看到的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毒瘤”,不仅仅是招聘平台的问题,在其他领域也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换言之,治理简历倒卖还必须从更高层面出发。民法典将于明年1月正式实施,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数据利用、平台责任认定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完善现有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出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相关细则和具体措施,敦促各类数字平台升级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方法,提高全民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共同织密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