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点!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殃及太平洋沿岸国家 或将对我国海水淡化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决议将向太平洋倾倒125万余吨核废水,并称“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这一决议遭到了四周的国家及本国人民的反对。根据德国海洋研究中心所做的日本核废水扩散模拟图来看,若日本坚持一意孤行的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将会使得太平洋周围国家无一幸免的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而我国作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海岸线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污染,对于我国直接用海水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的海水淡化行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海水淡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海水淡化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有海亮股份(002203.SZ),双良节能(600481.SH),津膜科技(300334.SZ),久立特材(002318.SZ),中金环境(300145.SZ)。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决议将向太平洋倾倒125万余吨核废水,并称“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这一决议遭到了四周的国家及本国人民的反对。根据德国海洋研究中心所做的日本核废水扩散模拟图来看,若日本坚持一意孤行的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将会使得太平洋周围国家无一幸免的受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
而我国作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海岸线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污染,对于我国直接用海水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的海水淡化行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未来我国海水淡化行业或会因为放射元素问题面临停滞的风险。
海水淡化上游原材料为含有镁、钾、溴等化学元素的浓海水,但在日本核废水排放入海后扩散到我国海域的海水可能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导致我国海水淡化的原材料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
在海水淡化中游需要将浓海水中的镁、钾、溴等化学元素提取出来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但若海水中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是无法被过滤和降解的。因此若使用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浓海水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海水依然含有放射性物质,在下游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领域是无法直接用的。
日本所排放的核废水虽经过处理,但依然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且这些元素在数千年甚至几千万年内很难衰变消化,未来将对全球的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
通过德国海洋研究中心制作的日本核废水排放扩散模拟图来看,在日本核废水排放212天后,几乎大半个太平洋都会受到污染,在日本核废水排放830天后,几乎整个太平洋海域都将受到日本核废水排放的污染,届时整个太平洋都将充斥着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对于太平洋周围国家来说将是灾难级的伤害。
作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邻国,未来若日本一意孤行的将核废水排放入海,将会对我国的海岸线造成一定污染,对于我国直接利用浓海水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的海水淡化行业来说,原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且很难过滤和降解,或将对我国海水淡化行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人均用水量呈年年在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用水量为430.8亿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0.25%。人均用水量的降低使得我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水资源”丰富的大海。
据《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所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8万吨/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个,工程规模39.91万吨/日,较2018年大幅度增长。根据“十三五”规划关于海水淡化的目标前瞻估计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在220万吨/日左右。
目前与我国居民息息相关的市政和饮用水虽不是我国海水淡化的主要用途,但也占比13.77%,而园区、钢铁有色、石油化学工业等行业也与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未来若日本坚持核废水入海,使得我国海水淡化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法过滤和降解的放射性物质,或将会导致我国海水淡化用水无法正常使用,进而时我国整个海水淡化行业面临停滞的风险。
综合来看,日本核废水排放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将会对四周的国家造成一定的核污染风险。对于我国以浓海水为原料的海水淡化行业来说,原材料中含有核素且无法过滤和降解,即使将海水淡化后也无法正常使用,未来或将面临停滞的风险。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