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巾帼科学技术创新 助力湾区发展”为主题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女性科学技术创新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自7月中旬启动以来,大赛吸引近900个项目报名参与,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尽展女性创新创业的智慧与风采。即日起,南方+聚焦大赛获奖项目,推出“创新巾帼”栏目,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
“在国家队待得好好的,为何需要走民用路线?”面对评委的提问,唐彬的回答是“希望技术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应用领域,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此次参加2021粤港澳大湾区女性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下称“大赛”)便是她们努力迈向市场的一小步。
唐彬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也是大赛中高性能闪烁体中子探测器团队及其项目的负责人。本次比赛中,她抱着“推动项目走向产业化”的决心,经过层层比拼,最终揽获了三等奖。
中子探测是辐射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型科研装置和国土安全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高性能中子探测器作为高端科研仪器,在我国却长期依赖进口。
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目前已在加速器、靶站、谱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其中,2013年,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研发团队正式成立,经过近10年努力,已相继推出三代中子探测器。
目前,针对国土安全需求,团队已研制用于中子安检门的高性能闪烁体中子探测器。团队不仅充分掌握了探测器的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还完成了实验室级产品。通过产业转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的工程化和产品化,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和核心产品的垄断,解决一直以来我国核探测领域的一个“卡脖子”问题。
“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推动项目走向民用,实现产业化。”唐彬表示,由于长期专注于研发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少被外界所知晓。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比赛,实现与市场更进一步的对接。同时,希望听取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点评和建议,学习市场管理经验,进一步明确融资及产品推广的方向等。“大赛的平台非常好,可以向市场推广我们的技术。”她说。
在唐彬的带领下,一支从探测器物理、机械设计、工艺、电子学、数据获取到实验控制的专业齐全的年轻化先进中子探测器装备研发团队已逐步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的女性科研人员占比7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85%以上,平均岁数不到40岁,均有6年以上的CSNS大科学工程建设经验和探测器工程研发经验,是目前我国专业能力最强的综合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研发团队。
而此次比赛中,共吸引近900个项目报名参赛。唐彬表示,大家同台比拼,让她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上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于未来,她也更充满了信心。